留学生张潇桐在主流媒体发表艺术评论 探讨中国舞在洛杉矶的新一代文化 “出海”
LAPost/洛杉矶(2025年1月9日讯)— 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精心打造的大型舞蹈专场晚会《舞从东方来》4日晚在美国洛杉矶音乐中心举行。来自中国山西太原的中国留学生、南加州大学传播管理硕士生张潇桐观看《舞从东方来》演出后,立即撰写了一篇题为《舞从东方来:在洛杉矶的舞台上,看见新一代中国文化“出海”》的英文艺术评论。文章以传统文化回顾与专业洞察为切入点,深刻解析了演出的情感共鸣与艺术意义,并探讨了中国文化在全球舞台上的机遇与挑战。该评论被主流媒体发表,并附以“编者按”高度评价其“为东西方美学交流、跨文化互动以及中国舞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见解。”
观演记:在洛杉矶邂逅东方舞韵
张潇桐在文章中分享了她观看《舞从东方来》的世界首演经历。演出于洛杉矶市中心的多萝西·钱德勒剧院(Dorothy Chandler Pavilion)举行,唤起了她作为留学生对家乡文化的深切情感。
张潇桐撰写的题为《舞从东方来:在洛杉矶的舞台上,看见新一代中国文化“出海”》的英文艺术评论 (网络截图)
上半场:融汇古典与现代的优雅碰撞
张潇桐认为演出上半场的编排可谓张弛有度,高潮迭起。其中,《茉莉》唤起了她作为海外华人对家乡旋律的深切记忆,《望闻问切》则以舞蹈诠释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表现形式既柔美如太极,又刚劲如针灸。
特别引人注目的还有独舞《哑巴(鱼)》,男性舞者以阴柔与灵动的动作展现了鱼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的爱情与生命力,令她感受到那份天地间的自然相契。而《翰林画院》,改编自舞剧《只此青绿》,则以不对称美学的舞台呈现,将观众带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中。
舞蹈《望闻问切》(Photo by: Richard Ren/LAPost)
下半场:多重主题的交织探索
第二部分展现了将现代元素与民族舞蹈相结合的尝试。从《青绿》选段衍生到少数民族元素,再到科技主题的结尾,似乎所有想表达的元素都在这段时间里集中展现。然而,张潇桐认为,若在这多元主题里能再多些脉络与过渡——让观众更清晰地感知:为什么此刻要谈“科技”,以及它与传统文化之间究竟如何碰撞与互补,也许演逻辑会更为通顺。毕竟,科技的发展不止意味着光荣与进步,它也意味着对生活更深层次的拷问。如果作品能以舞蹈语汇更深入地探讨科技与人文的微妙关系,如其对人类情感及社会结构的影响,或许能唤起西方观众更多的共鸣与思考。
与创作团队相遇:看见新一代中国文化出海的坚定步伐
演出结束后,张潇桐与活动组织者石梦、策展人陆祎玮以及主流媒体记者等分别进行了交流。他们一致认为,创作团队展现出对舞台设计和内容持续改进的热情,表达了对更好传播中国文化的执着追求。这种开放与专注令张潇桐深受感动。她表示:“这些杰出的年轻创作者不仅是艺术的实践者,更是中国文化的热情传播者。”
文化“破圈”:期待更多西方观众走进剧场
张潇桐她认为,一场文化演出要“出海”成功,必须在当地建立更多能够“破圈”的渠道。可以与美国主流媒体、新媒体博主、高等学府建立合作关系,让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西方观众先对作品有初步了解,才会更乐意主动走进剧场,亲身体验东方艺术。另外,也可以挖掘更多跨界合作的可能性,比如与当地著名的舞团、音乐家或视觉艺术家互动,让这场演出更好地融入当地的艺术生态。
张潇桐 (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结语:让中国舞在世界舞台扎根
张潇桐在评论中总结道:《舞从东方来》恰如中式美学“留白”那般,“遗憾”亦是对未来的期盼。这份想要将中国多样性与时代感呈献给世界的初心,令人倍感珍贵。愿那抹故乡的青绿,能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让更多人看见东方的丰富与辽阔。(By: Richard Ren/LAPost)